文/ 陈晓阳
周巍是我们实验雕塑工作室出来的年轻艺术家,从本科三年级就开始做小鬼系列的作品,一直以来老师们对他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有赞有弹,当然大多是出于对年轻人艺术生涯发展的关心和担忧,因为将鬼作为表现主体并不是中外雕塑史中常见的题材。
不过,几乎所有大学都有鬼故事,甚至成为大学文化中最传神和兴味盎然的部分,而且我们也知道湖南人对鬼不是那么惧怕的,他们从楚地带来的文化之根一直都携带着某种神秘的力量,大学时代曾听到湖南的同学甚至会夜晚在教学楼顶玩笔仙碟仙的游戏,有人被吓得神魂颠倒。但有趣的是,周巍的毕业创作《周小鬼-杂耍》获得了艺术市场的肯定,六十万的成交额成为当年重要的艺术新闻,这于他而言当然是最重要的肯定,也让旁观者惊讶当代社会对艺术的欣赏边界原来如此开放。
鬼对于中国文化而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出现之初并没有后来的贬义,只是用来描述生命的阴阳互补的两面。如《说文》里面记载,初民时代对鬼的认识:“人所归为鬼。”《正字通·鬼部》则说:“人死魂魄为鬼。”可见鬼原本是指人不可见的精神与灵魂的那一面。后来人对鬼的恐惧,则大多来自一些宗教绘画中出于强调因果报应的负面表达,所以形成对鬼越来越妖魔化的负面形象。好在民间艺术中,钟馗与鬼的组合还保留了鬼文化中诙谐的那一面,并且有着未曾断裂的审美传统。
所以,也可以说周巍小鬼系列作品的出现其实有着潜藏的必然性,并且这些小鬼身上,还隐藏着各种日常生活的趣味及对现代社会的自嘲,此鬼非彼鬼,这些可爱而充满生命力的小鬼们似乎开始撬动了对于误读鬼文化的成见,进而引发关于传统文化中对精神层面叙述方式的反思。他以对自己所处时代与地点的自信,把触动自己内心深处的小鬼用雕塑语言表达出来,无疑成为艺术与文化领域重新审视鬼文化与鬼题材艺术作品很好的契机。同时,循着这样鲜活的的艺术创作、欣赏和收藏循环,也呈现出另外一种可能被忽视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的路径,而文化的未来的确需要依赖像周巍这样的年轻人去不断实践和探索。
318艺术商城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