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书画》杂志社
承办单位:《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
协办单位:港澳传媒华语国际台 北京天心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2017年10月31日--11月7日
展览地点:《中国书画》美术馆
开幕茶话会:10月31日15:30
参展画家(按年龄排序):高梽根 那小先 孙 佳 郭 泉 孔德骏 宋小辞 刘洋初 魏小伟 高金笙 崔荣芳 贺 秀 李嘉儒 唐辉建 李 丹 高子尧
前言
宋元以降,人与物的链接方式渐次指向心与宇宙的关系,儒、道、释之于古代传统自然观的形塑浮出水面,将唐代理论家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极大程度地落实于纸绢之中。
时间是点状的,永恒流逝,不可复现。古风难追,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质无可取代,即使当代人重塑古人视觉模型参悟,也未必能充分还原古人的体验与知见,而仅是一种有关于往昔认知角度与表达方式的想象。此次展览主题“与心徘徊”取自刘勰《文心雕龙》:“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是以追想古人以开放之心体察万物,澄怀观道开物我无间之境,返观现今大异于古、被现代工业文明改造的城中自然,思考立于当下,如何翻越眼前现实自然和往昔文本自然,形成既具有传统文化基因又与所处时代高度自洽的生长的“自然”,并在这其中,直指本心。
此次“与心徘徊”展是《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为庆祝中国书画杂志社创刊15周年而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受邀参展的青年画家均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他们于生活中捕捉意象,锤炼美学品位,表述之于自然、社会、时代的理解,格调趋近中国审美意趣。艺术是蕴藏创作者修养、学识、心性、见解的综合有机体,是不同时期主体精神自觉的结果,对于当代青年画家而言,重要的是具备将既定文化资源有效转化的能力同时又不失传统文化神髓,从中探寻主体文化态度与立场,在新语境之下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场梦的开始大多源于对美好未来的期翼,而一次意料之中的意外也或许将是一次从酝酿中诞生新希望的起源。或多或少,组成某种快乐成分的因子和艺术有关,艺术让人痴迷又痛苦,矛盾的对立相融也都是概念间转换的头等因素。一场梦的落地一定是和付出有关,花季、芬芳、温暖、舒适。
世间最美丽的女子大都藏身于画卷,能忆前世、映今生,于万花从中采颉芳华者是为能者。青年画家魏小伟年纪尚轻,但是其妙笔生芳容,剥离尘世苦楚的功夫却不简单。在当代工笔艺术复兴和传统文化振兴的双重背景之下,更多更优秀的年轻艺术家得以拥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此为此次展览能够顺利举办的重要因素。
“抚柳长望玉栏杆,低眉冷叹夜雨闲”用这样的诗句描写小伟画中的女子不知是否恰当,只觉得有一种美丽和伶怜是深藏于每一个中国男子心中的。时代发展的太快,当今太多的女性不拥有中国传统女人的优美,这大概也是多数男子对于女人和女性概念上的判断认同。“隔世”竟然就这么真真实实的存在了,红颜远逝,能够勾起我们对于传统女性美好记忆的线索竟然藏在小伟的画中。
艺术创作者的痛苦大多不来自于生存压力的重负,用生命体验人生而将之全力倾注于作品当中却是快乐的根源。不创作最痛苦,能画画最快乐,安心于生活的平淡静泊,用心灵感受画中人物的情绪感知是为妙境。不知从小伟作品旁走过的各位观者是否感受到了那份高贵矜持的传统告知了呢?
“藏花不葬沉香潭,不留缓风吹枝寒”画中女子自不是世间俗粉,皆为仙人留影。那份安静的美才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对女子赞美的标准。我们用观看绘画作品的方式体验到的是一种怀恋式和畅想式的唯美感受,这样的作品难能可贵,更加具有品鉴价值。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无论美的标准如何变化,但是对于美的内在成分和内在支撑总是不会发生破坏性改变的。从美学范畴入手,从传统艺术形式与时代气息相融合的方式上寻找根基,这将是一种更符合大众审美和价值判断的艺术趋势。
丹青妙笔唤回柔美记忆,通篇文章我们并没有提及与技术有关的任何词语,因为技术总是会不断进步、日渐精益的,而那与生俱来的对于敏感情绪的把握却是无法后天形成的。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天生具有文艺情怀的艺术青年,在日后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将会不断地带给我们不断地优秀作品和惊喜。
天地共勉,与日月同醉。隔世美人,红颜竟芳菲。
作品欣赏:
1988出生安徽巢湖。2011年毕业北京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国画系。现进修于北京画院王冠军工作室。芜湖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安徽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来源: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