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1889年至1959年),原名照,别署非厂,专攻工笔花鸟画。1937年曾任故宫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导师,期间曾大量临摹、研究故宫所藏历代花鸟画作。
他一方面注重自然写生和吸纳民间画师的优秀技法,另一方面则精研传统,汲取晋唐宋元诸家画法,逐渐形成独特个人风貌。上个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他以矿物颜料设色为主的工笔重彩绘画,大胆创新,用笔挺秀工致,线条勾勒也极富力度和波磔变化,对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振兴发展起到引领作用。这期间在辽博摹制古画的经历,对其研究传统绘画技法及个人画风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55年,于非闇在辽博摹制了多件画作,其中以《摹瑞鹤图》最具代表性。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成画于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画中描绘都城汴京端门处彩云缭绕,群鹤飞鸣。作为一位极其崇信道教的皇帝,赵佶认为祥云仙禽是国运兴盛的瑞兆,欣然命笔将瑞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以纪实。摹本中端门的界画部分由李伯实先生绘制,其余由于非闇摹制完成。原作画面中天空的颜色格外迷人,这种美妙的天空颜色不只因画家在绘制时颜料与晕染技巧运用的独具匠心,也加之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一种迷人的颜色。于非闇反复尝试过天空颜色的晕染画法,最终用不同层次的石青色反复渲染,得以还原画作中这种历久弥新的空青色。他在仙鹤的画法上更是一笔不苟,以极其细腻的笔法摹画出白鹤的各种盘旋飞舞姿态,黑白翎毛都按照生长结构精工晕染。尤其是仙鹤的腿爪部分,勾勒得精准灵动,爪部的细小关节结构都表现得非常到位。在画卷之后,于先生以瘦金书摹写原件的诗题,运笔流畅,结体谨严,无一笔滞涩,显示出其不俗的书法功力。
于非闇在辽博期间还摹制了五代画家黄筌所作《写生珍禽图》。画卷以精到的线条和赋色描绘了众多昆虫、鸟雀及龟类等。画幅的左下角有“付子居宝习”一行小字,可知是作者交给其子黄居宝临摹习画所用的一幅稿本。画卷原作当时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原东北博物馆),后调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于非闇摹制《写生珍禽图》多卷,其中两卷留在辽博,摹本中充分显示出其在花鸟昆虫绘画方面的非凡造诣与纯熟的赋色技巧。
于非闇还有两件摹本也收藏在辽博。一件是晋代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原件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时被劫掠到英国,现藏大英博物馆。于先生在自己摹本的卷末以瘦金书题记:“右顾恺之女史箴姑无论其为唐摹或唐以前摹本,其所画不仅将旧礼教下妇女生活作具体描写,其关于日常一切文物实为东晋以前重要参考数据。在用色上分别主从,以朱赭黄白黑为主,其余诸色为从,与汉晋壁画彩陶相合。即属摹本,其气韵生动,活力充沛,仍是晋代风格。”从风格、设色等方面都指出,画卷虽然不是顾恺之真迹,但也是传世作品中保留了晋代画风的早期摹本佳作。1954年于非闇根据自己早前的设色摹本和日本印制的珂罗版为参考摹制了此卷,为国内保留了这一重要的绘画资料。
于先生研制的特殊颜料运用其中,形成这种独具特色的多层次厚重质感,可见其在传统颜料应用和绘画技法方面的超凡造诣。
1954年于非闇根据自己早前的设色摹本和日本印制的珂罗版为参考摹制了此卷,为国内保留了这一重要的绘画资料。
另外一件是《金英秋禽图》的摹本。鉴定家张珩称《金英秋禽图》为“宋画花鸟中之无上妙迹”,是宋徽宗赵佶所绘的传世佳作。原作从清宫流出后经香港到美国,已经半个多世纪没有再现过,据传现已成为私藏。于非闇早年见过原件,并临摹过多本,此为其中之一。于先生摹制的《金英秋禽图》线条劲健流畅,一簇簇野菊晕染得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画中鸡冠花的颜色深沉且质感柔绒,如实物一般。两只蹁跹的蝴蝶和喜鹊描绘的灵动自然,极富动感,尤其是其中深黑色部分的晕染不同寻常,不只是精良油烟墨所能表现出来的厚重绒毛质感。还有于先生研制的特殊颜料运用其中,形成这种独具特色的多层次厚重质感,可见其在传统颜料应用和绘画技法方面的超凡造诣。